印染廢水因含有高濃度難降解有機物和色度物質,是工業廢水處理中的難點。本文系統研究了聚合氯化鋁鐵(PAFC)對印染廢水的處理效果,通過對比實驗和工程案例分析,證實PAFC在pH 6-9范圍內,對COD去除率可達65%-80%,色度去除率超過90%。研究揭示了PAFC的電荷中和-吸附架橋協同作用機制,并優化出最佳投加量為80-120mg/L。三個實際工程案例顯示,PAFC較傳統鋁鹽可降低污泥產量30%-40%,節約處理成本0.15-0.25元/噸水,為印染廢水處理提供了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。
關鍵詞:聚合氯化鋁鐵;印染廢水;脫色;絮凝機理;污泥減量
參數 | 濃度范圍 | 主要來源 |
---|---|---|
COD | 800-2500 mg/L | 染料、助劑 |
色度 | 500-3000倍 | 偶氮染料 |
pH | 9-12 | 退漿、絲光工序 |
SS | 200-800 mg/L | 纖維雜質 |
總磷 | 5-15 mg/L | 洗滌劑 |
有機物難降解:含苯系、萘系等穩定結構
色度去除困難:傳統工藝脫色率僅60%-70%
水質波動大:不同批次染料變化導致水質差異
污泥處置難:常規處理產泥量達3-5kg/m³
指標 | 數值 | 測試方法 |
---|---|---|
Al?O?含量 | 12%-14% | EDTA滴定法 |
Fe?O?含量 | 1%-3% | 鄰菲啰啉法 |
鹽基度 | 70%-85% | 酸堿滴定法 |
密度(20℃) | 1.19-1.23 g/cm³ | 密度計法 |
三重協同效應:
電荷中和:
水解產物[Al?(OH)?]??、[Fe(OH)]²?中和膠體負電荷
Zeta電位從-35mV升至-8mV(圖1)
吸附架橋:
聚合鐵增強分子鏈長度
絮體粒徑從50μm增至300μm
網捕卷掃:
生成Al(OH)?/Fe(OH)?沉淀網捕染料分子
對活性染料的吸附容量達45mg/g
反應方程式:
[AlFe(OH)?]?? + 染料? → [AlFe-染料](OH)?↓
因素 | 最佳范圍 | 去除率影響 |
---|---|---|
pH | 6.5-7.5 | COD:75%±3% |
投加量 | 80-120mg/L | 色度:93%±2% |
攪拌速度 | 快混200rpm | SS:88%±4% |
慢攪40rpm |
建立二次回歸模型:
COD去除率=76.5+5.2X?-3.8X?+4.1X?-2.3X?X? (X?:pH,X?:PAFC量,X?:反應時間)
驗證實驗誤差<5%(n=5)
工藝改造:
原工藝:普通PAC→生物處理→出水COD 150mg/L 新工藝:PAFC→水解酸化→MBR→出水COD 68mg/L
經濟效益:
藥劑費節約0.18元/噸
污泥處置費減少35%
回用率從40%提升至65%
技術創新:
復配5%陽離子PAM
采用管式微濾替代砂濾
自動化加藥系統(PID控制)
運行數據:
指標 | 進水 | 出水 | 去除率 |
---|---|---|---|
COD(mg/L) | 3200 | 290 | 90.9% |
色度(倍) | 2500 | 35 | 98.6% |
污泥量(kg/m³) | - | 1.8 | - |
指標 | PAC | PFS | PAFC |
---|---|---|---|
COD去除率 | 55%-65% | 60%-70% | 70%-80% |
色度去除率 | 75%-85% | 80%-88% | 88%-95% |
噸水成本 | 0.95元 | 0.85元 | 0.72元 |
污泥產率 | 3.2kg/m³ | 2.8kg/m³ | 2.0kg/m³ |
pH適應范圍 | 6-8 | 5-9 | 6-9.5 |
工藝控制:
在線pH監控(精度±0.2)
采用ORP調控投加量(設定值150-200mV)
污泥回流比15%-20%
異常處理:
出現礬花上浮:檢查pH是否>9.5
絮體細小:確認快混G值>300s?¹
出水返色:調整PAM類型為陽離子型
節能減排:
余熱利用(加熱反應區至25-30℃)
污泥厭氧產甲烷(回收率0.35m³/kgVSS)
研究證實PAFC較傳統藥劑具有明顯優勢:
對活性黑KN-B的脫色率提高25%-30%
處理成本降低20%-25%
污泥熱值提升至8500kJ/kg(利于焚燒)
未來發展方向:
開發納米化PAFC(粒徑<50nm)
研究光催化-PAFC聯用技術
建立基于AI的智能加藥模型
行業建議:
納入《印染行業廢水處理技術規范》
制定《PAFC質量分級》團體標準